一二三

日期:2023-12-04
——Thomas Ball《Saint John the Evangelist》

少年读老子《道德经》,曾闻:“道生一,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”

多年之后,再读这段经文,似有所悟,在此与各位分享:
“道生一”,不难理解,讲的是天地间的一气周流。在古人的世界观里,这一气周流,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,也是一切生命的根基。
“一生二”,也好理解,讲的是圣人将这周流于万物的一气,理解并区分为阴和阳的两个领域。这阴阳,可以象化为动与静、寒与热、虚与实、气与血等等。
“二生三”,争议就开始变多了,很多人认为三泛指“无数”。对此,我持保留意见,三就是三,不能蒙混而过。我认为,二生三的三,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三,而是在阴阳两个领域的基础上,分别再分割出三个不同的领域,也就是二乘以三等于六的概念。
最后,“三生万物”,其真意是——“六”是贯穿一切生命的天道能量。针对这个六,我分以下三段做递进阐述:
首先,我们从古希腊哲学起步。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,这个世界的一切是由数字构成的。我们仰望苍天,触碰雪花,可以发现落下的每一片雪花都是六边形的,无一例外;我们远眺宇宙,凝望土星,可以发现那里有一个六边形的风暴,亘古不变。苍茫中的一切,都隐藏着“六”的讯息。
其次,让我们翻开上古经文。《素问 天元纪大论》有云:“天以六为节,地以五为制”。《素问》是一本上古医书,若人体是一个小天地,则我们可见的肉体就是人体的地,然而,有肉体不等于有生命,必须要有一股“以六为节”的苍天之气在人体内循环反复周流,才能够让肉体成为生命。此处,“以六为节”的苍天之气,包含了太阳、阳明、阳、太阴、少阴、厥阴的六个领域,为了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六节之气,建议有兴趣的朋友深读我的往期文章——寻回中医的原貌
最后,由人体再推之以万物。不仅仅在人体,在一切形式的生命状态中,都存在着“以六为节”的生命设定,因为:

但凡是生命,必然具备对外吸收的能力,此为阳明;

但凡是生命,必然具备繁衍生殖的能力,此为厥阴;

而在吸收和生殖之外,世间万物受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影响,也必然时刻经历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循环反复,此为少阳、太阳、太阴、少阴也。

大道至简,愿我们用造物主给予的智慧,在当下这个充斥着魑魅精怪的世代中,洞悉并寻得天地间一以贯之的伟大能量。那是柏拉图苦苦寻求的“Form”,是圣约翰福音里惊叹的“Logos”,也是老子函谷绝笔下的煌煌大道。

“太初有道,道与神同在,道就是神。这道太初与神同在。万物是借着他造的。凡被造的,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”

——《圣经 约翰福音》1:1-3
———— THE END ————

知行合一

“太初有道,道与神同在,道就是神。这道太初与神同在。万物是借着他造的。凡被造的,没有一样不是借着他造的”--老子西行可能写了圣经赞 5

东南

张至顺道长讲的可以参考,为什么三生万物?他说是9生万物,这一解释似乎就通了。原话是:中间那个心字那一点,是在这两边的两点的是它占先,是先有它然后有这两点。这个两点是中间,然后才生人。因为有了两点,那么都知道,第一是无极,无极中间一点,那么一点生的,一生二,生两点。那么神是一,两点是炁,那么两点那个炁,再一生,生三,生精。神生炁,炁生精。精,他们都说,那个第三,生万物。人家是三生九,九生万物。那你后边一谝(陕西方言,指聊天)你都知道了,人现在都说三生万物,实际上是三生九,九生万物。赞 6

王刘洋

高见,受教了!赞 4

太极使者

我的理解:三是指阴阳的相互衔接和运动,阳向阴运动和阴向阳运动。正因为有了阴阳的相互运动,才产生万物。大宇宙天地间的能量阴阳运动有了万物,人体小宇宙阴阳运动才有生命。所以,阴阳的运动是产生万物的根本。这也许就是三生万物的道理。 我们不能机械地把道德经的三生万物和内经的六节硬挂钩。毕竟道德经是哲学层面的,而内经是医学层面的。 一家之言,见笑了。赞 2

荷马虎头

闽国山水蕴灵奇,六节明珠照玄微。海天空阔潮音默,恰是先生伤寒机。赞 1

lyuting

个人浅见:道生一,一气。一生二,一气周流,阳极生阴,阴极生阳,一分为二为阴阳。水火立极,阴升阳降,水升火降,冲气以为和而为三,三即为中气,为土。湿土生木,燥土生金,有了金木,三而成五为五行,五行全而万物以生。火分君火相火,五又成六。在地为五,在天为六。有了土气(中气)三,五行全,六气亦全,自然可生万物。赞 1

通明

读道德经首先得有辩证法思维,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

朱常春

请教先生,五是什么,五与六又是什么关系呢?

紫气东来

我一直在想中国的道和西方的神是不是就是一个!

紫气东来

好!太初有道,道与神同在!

z-pj

配合先生那篇《告诉你数字背后的秘密》看更有味道

若水

深奥

自强不息

在我印象中,这是先生第二次正面引用、解读道德经。阴“分割”为太阴、少阴、厥阴,阳“分割”为少阳、阳明、太阳,“气有多少,异用也”,实现了一气周流。这样黄老之学一脉相承的说法就通顺了。感恩先生的分享!获益良多!

先生独有深刻的见解,拜读大作,受教了

审慎言说

感恩分享思悟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