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中医回归经典 / 痹

日期:2023-02-09
Claude Monet《The Magpie》

此为往期文章 让中医回归经典/太阴 和 让中医回归经典/类风湿 之续篇。
数九寒天,有不少人饱受痹症之苦。何谓痹?

“风寒湿三气杂至,合而为痹”

正如《黄帝内经 • 痹论》所云,传统中医认为痹是指因风寒湿侵袭人体,导致经脉不通畅而引发肢体关节疼痛或麻木等症状的疾病。这种论断也被后世医家奉若至理。

在此,严肃地重申一下,不可迷信《黄帝内经》。我不止一次地说过,《黄帝内经》是上古医家谈医论道的文集,各家高论汇集于此,没有良好的甄别水平,终究会被带入歧途。就痹症的论断上,我认为《黄帝内经》所述有所不逮。

在《黄帝内经》无方以载道的同时,另一经典《伤寒论》却提供了平实却厚重的113条药方。《伤寒论》一书,虽未明确提出痹症,但却在少阴篇第305条中有着典型的痹症记载:

“少阴病,身体痛,手足寒,骨节痛,脉沉者,附子汤主之”

此外,太阳下篇第174175条也有着如下记载:

“风湿相搏,身体疼烦,不能自转侧... 掣痛不得屈伸,近之则痛剧”

并拟出了桂枝附子汤、去桂加白术汤、甘草附子汤等方剂。

纵观《伤寒论》全书,医圣平生所医痹症并不少,也不否认痹症与风寒湿有关,但他却宁愿将对痹症的治疗散落在书中各个角落,也不愿如《黄帝内经》那般为风寒湿立论。

论医,生理从来就在病理之前,这是不容怀疑的。究竟是人体自身出现了何种偏差进而产生痹症,还是真如《黄帝内经》所云是风寒湿的侵扰导致了痹症?在风寒湿的环境下,是否绝大部分人都会得痹症?为什么有许多人从来不得痹症?为什么还有许多人即使暂时得了痹症也能快速回复?

一切,还是要回归到最质朴的辨证思维:外因,若无适当的内因相呼应,就无法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影响。痹症出现的前提,必是人体先出偏差了。

有感于此,循医圣六节藏象的思路,在此献出我治疗痹症的心法,为痹症的治疗提供截然不同的思路:

初寒即痹,责之少阴,甘草干姜汤为基;
久寒常痹,责之太阳,不离桂枝汤;
筋骨变形,病在太阴,不从标本,从乎中气所见

诚然,我无力推翻现有的痹症论述,但我也深信只有立足六节藏象,才可能为痹症治疗困境寻出一条不一样的路。张介宾在《黄帝内经》的基础上提出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”的思路,大方向没错,但若无法立足六节藏象去思考痹症,就算引来三昧真火也未必能烧通微细的痹阻。

近代出现的中药雷公藤和西药秋水仙碱,毒副作用大,不应该是痹症研究的方向,广泛使用说明我们对痹症的医治已经进入了死胡同,这本不应是自诩圣哲之后的我们要走的路,然而,却又是当下短视又浮躁的我们自找的路。

有诗云:
客里有所过,归来知路难。
开门野鼠走,散帙壁鱼干。
洗杓开新酝,低头拭小盘。
凭谁给麹蘖,细酌老江干。

后续将继续择机推出系列文章——《让中医回归经典》。


———— THE END ————

王建成

六节藏象,精思研理之标的,妙用无方。赞 4

归正先生

是的,读顺伤寒论,所书皆是伤寒方赞 9

吕少丽

先生所说的痹病,是不是含中风、痛风、风湿性关节炎等很多病赞 4

归正先生

是的,都在痹的范围赞 5

晴天

期待先生常发此类经验文章[抱拳][抱拳]赞 3

归正先生

才思不敏,若有偶得,即发 赞 4

冯氏宠物

外因,内因,不内外因。

归正先生

终归内因 赞 1

钟俊中西医结合诊所

德能化业力。太阴病脉证只讲了8条。筋骨变形病难治:关节错位、炎性渗出、纤维化、筋骨间粘连增生。人体力学结构变化。也涉及膜原。赞 1

归正先生

[强][强][强]赞 1

散人

先生你好!因生育导致筋骨开阖后受风寒侵扰,以至筋骨进入寒气,表现为发凉,怕风怕寒应该遵循什么思路排除筋骨内的寒湿,是否可以用桂枝附子汤?

归正先生

桂枝附子可缓解,但不治本赞 1

自强不息

叹为观止,丰若至宝,心生向往。 赞 1

归正先生

[合十] 赞 1

努力奋斗

膝盖关节弯曲疼痛,针灸放血缓解,一段时间后又犯,病因在哪,先生有无好的方法,先谢过先生

归正先生

须辨证论治,目前提供的信息太少了

z-pj

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,对于寒凝而固的关节简单的温化未必就会化开,如何打通细密曲折的通道仿佛很重要,,。希望先生点化 感谢先生分享

归正先生

[抱拳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