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了癌症就要一刀切?事情竟会如此简单?你是否陷入了“认知困局”

日期:2025-09-04

“医生,是不是切掉肿瘤我就好了?”
在面临癌症等重大疾病时,这样的问题好多人都会出现。
对疾病的认知,我们常陷入一种“先验主义”(非康德之先验)的迷思:认定世上必然存在某把万能钥匙,能瞬间解开疾病的枷锁。
但真相,往往比这复杂得多。



一、疾病的“认知陷阱”,我们为何总在寻找“一刀切”的解法?

许多癌症患者和家属都曾陷入这样的思维定式:

  • • 认为手术切除 = 彻底痊愈
  • • 相信某种“特效药” = 绝对救星
  • • 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某位“名医”或某个“权威方案

然而,人体不是机器,疾病更不是简单的零件故障。
现实中,太多人忽略了,治疗是主观认知与客观条件动态交织的过程。即使方案正确,若患者心存疑虑、依从性低,也可能错失良机。更不必说低水平的医者以及错误的治疗方案这些因素了。

正如医圣张仲景在《伤寒论·序》中所痛心疾首:

“赍百年之寿命,持至贵之重器,委付凡医,恣其所措。”
——把宝贵的生命完全交给庸医任意处置,千年至今,仍是许多人未曾醒悟的认知困局。


二、一个案例:癌症治疗的选择,找到正确的方向后就是无比的信任

归正曾经历一例癌症患者,在手术与中医保守治疗之间经过艰难的权衡后,最终选择了中医。
并非因中医必然能治癌,而是因为:

  1. 1. 患者对医者的信任感极强
  2. 2. 治疗方案与他的生命观、价值观契合
  3. 3. 治疗过程中,他心态平稳,积极配合
  4. 4. 医者的水平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案

这不是鼓吹中医抑或否定西医,认为癌症可以不必手术而愈,而是揭示一个真相:
疾病康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,心理、认知、信任与合作、医者水平、正确的治疗方案,这些都缺一不可。

最后,请诸位在面临癌症等重大疾病时提起警觉与疑情,扪心自问,难道癌症真是绝症?难道癌症只剩下了一刀切抑或放疗化疗?即便要手术,是否还有更优化的方案?......



【归正说】

医学的本质不是寻找乌托邦中的“唯一救世主”,而是在多维认知中,找到最高明的医生、最符合实际的正确治疗方案、最契合个体的路径。
对待疾病,我们要:

  • •  打破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”的迷思
  • •  尊重身体与疾病的复杂性
  • •  结合客观病情与主观意愿,做最客观实际、最清醒的选择

欢迎关注【归正健康】,显扬 “六节藏象” ,守护大众健康

本文仅供参考,若有健康问题,请及时咨询专业医师。

 


阳阳的阳

客观公正赞 1

自强不息

表示认同。我猜想这篇文章很有很多人都认同,然而若有一个人得了癌症,那时很有可能他会动摇,隐约觉得患者更容易产生侥幸心理,更容易做出一些非理性的行为。